黄晓阳,男,祖籍揭阳普宁市,法学本科学历,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律师,系深圳市律师协会会员,深圳卫监直击栏目特聘律师。执业证号:14403201610991928,办公地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详细>>
律师姓名:黄晓阳律师
电话号码:0755-26970800-837
手机号码:13725593189
邮箱地址:pnyzhxy@163.com
执业证号:14403201610991928
执业机构: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华路3号讯美科技广场2号楼23层
在如今这个发展飞快的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走向现代化,也产生了经济法,大力支持农业生产,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相关的具体内容吧,普及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以后或许对自己有所帮助。
经济法产生 社会经济根源 市场 政府 [论文摘 要]经济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而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离不开其产生时期的经济状况。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德国以及中国的经济法的产生过程最具代表性。通过对这三大模块的分析,可以证明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市场与政府的博弈。 1890年,美国颁布了《保护贸易及商业以免非法限制及垄断法案》,即著名的《谢尔曼法》,该法被公认为是经济法产生的标志,以此为起点,经济法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深刻的历史根源是任何一种事物存在的支撑,而经济尤其是基础性的。因此,我们应当追本溯源,深刻思考和准确把握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避免使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流于外在形式而无法探究其本质。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经济法有着基本共性,但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中某些国家相互之间更接近一些,形成各种类型、模式或板块。”[15]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危机对策经济法,以德国为代表的所谓战时经济法,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经济法。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三个模块,以期探求经济法产生的共同的社会经济根源。 一、美国经济法模块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状况 18世纪到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使西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9世纪末期,美国充分运用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使生产获得飞速发展。一方面,新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等;另一方面,旧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等因为生产技术的改造而获得新生。新兴工业部门的成长以及原有部门的重振雄风,代表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化,促使现代大规模工厂生产迅速发展,致使资本集中、企业巨大化,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垄断从最初的仅限于流通领域扩展到原料采买、产品加工和产品销售等领域,于是高级的垄断组织托拉斯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托拉斯指的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而成,由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领导权控制在最多股份持有者手中的组织。”[16]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在当时证明是实现对某一行业控制最有效的手段。1882年,全国性规模的合并企业美国石油托拉斯成立,这也是第一个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和名称的托拉斯组织。其它部门纷纷效法,制糖、烟草、煤矿、铝业、钢铁等行业也相继建立了托拉斯。根据1895年制造业普查报告,“大约有185个企业联合体,其资金总额超过30亿,占美国全部制造业总资本的近1/3。”[17]这些托拉斯组织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使用搭售、价格协定、联合抵制等方式来实施其控制力,限制公平自由的竞争。 20世纪初,美国的垄断组织又有进一步发展,主要集中在了钢铁、石油、铁路等新兴行业。例如,在钢铁业,安德路·卡内基从1873年创办钢铁厂到1894年,已经控制了全美国炼钢能力的1/4。“为获得铁路及航运上的优惠条件并控制生产和市场,卡内基和其它十几个行业联合一起,于1901年合并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该公司包括采矿、加工、运输、销售等行业的700多家企业。”[18]垄断经济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生产过剩的问题引发经济危机频繁出现。1882、1890、1900、1907年,经济危机接连不断的发生。1882年危机使机车产量由2282台下降至800台,下降了65%。煤炭产量下降了7,5%,生铁产量下降了12,5%,棉花消费量减少了15,4%,甚至一直增长的钢产量也下降了10,7%。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铁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除此之外,垄断经济还带来其它问题:垄断减少就业机会,保持垄断价格使公众受害,垄断助长投机和资本掺水现象,大大的破坏了竞争,它使小企业失去了在市场中生存的机会。为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大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原料来源,划分销售市场,限定产品价格,不断挤垮或兼并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暴力、欺诈和腐败的行为。这些问题随着垄断的高度发展而变得日益尖锐和突出,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适当的控制,以使本国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empirenews.page--] (二)美国经济法的立法状况 为解决垄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美国政府从不干预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向对经济的适度干
预,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干预经济运行。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两成分法
答:苏联法学家斯图契卡认为,20世纪20年代苏联存在两种经济成分和经济关系,私有者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民法调整,社会主义成分的各种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民法最终将灭亡,被经济法取代。“两成分法学说”也是经济法的起点。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平衡协调原则
答:所谓平衡协调原则,即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平衡其相互利益关系,以引导.促进或强制个人目标和行为运行在社会整体发展目标和运行秩序的轨道上,从而达到经济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秩序的和谐;同时,通过对利益主体作超越形式平等的权义分配,以达实质上的利益平衡和社会公正。它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的特征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
简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 答:1.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基本含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兼具国家因素的市场经济体制,而经济法调整领域则又与国家介入社会经济生活有关,因此无论属于何种形式的经济法主体,都必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
2.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实际上是要求以社会责任为最高原则,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前的关系。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本位指导下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从制定到实施所贯穿遵循的基本准则。但是,社会本位却并不是经济法基本原则之本身而是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它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4.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的思想体现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间又兼顾社会个体的自由意志;它并非只讲责任,不讲权利,它贯彻的是权力(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 答:经济法责任是以法律责任的部门法性质对法律责任进行分类的结果,是经济法主体因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是在民法对市场经济调整乏力的情况下为弥补市场缺陷而产生的新兴法律部门,也是公权力介入到私权利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必然结果。
民法责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法律制度。是以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而构建的,贯穿着权利本位和私法自治的精神。
简要列举宪法中与经济法直接相关并作为经济法渊源的宪法性文件的内容。 答:1.经济法渊源是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包括法的创制方式和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分为制定法.判例和司法解释.习惯.国家政策和学说等。
2其渊源法主要是制定法,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其他地方人民政府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国家经济政策和习惯也可以作为经济法的渊源。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